朱繼德 馬赫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是初春時節,杏花初綻,楊柳泛綠,我們一行三人,到位于濟寧國家級高新區一處在監工地去采風。
這所工地的名字叫山東省魯南煤化工裝備檢驗研究中心試驗樓及研發樓工程(以下簡寫特檢院),位于瑞園路的北首,工地現場之北是剛吐青的樹林,之東是青青麥田,放眼東望是山推的一家工廠。這是一處幽靜的所在,而在這靜幽之處,我們的特檢院的建設工程轟轟烈烈,開工到現在已一年有余了,目前已進入后期的裝飾裝修階段,院主樓呈L型,總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該工程合同簽訂質量目標為“泰山杯”工程,項目總監侯守廣對工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使得工程目前為止獲得省優質結構杯等多項榮譽,并多次在高新區組織的活動及會議中提出表揚。
該項目的招標走的是政府招標,監理的費用也是按照政府要求簽訂的合同。提起特檢院項目的招標,侯總監至今記憶猶新,他告訴我們,“開標一出與第二名的分數僅僅高出了0.1分,競爭對手在某些方面也有很強優勢,不論是業績還是獲得獎杯數量上都不相上下”,雖然他說的很平淡,但我們都知道他是這個圈子里最有實力的總監之一,高手之間的過招往往是驚心動魄的,我們聽了都唏噓不已,能感覺到市場競爭的殘酷性。
侯總監常對我們說工程是百年大計,他從不亂接工程,一年保證三個工程就可以了,工程多了難免會出現紕漏。特檢院建設之初,他天天要到工地上來檢查,侯總監有個特點,對工程結構尤為的重視,我想這與他之前從事設計工作有很大的關系,之前是寧建設計院的院長,在混凝土施工方面,凡是他監理的項目商品混凝土無一加水,澆筑的混凝土柱子及梁都安排監理人員逐一回彈,混凝土澆筑不合格的必須砸掉重新施工。
特檢院的項目一開始遇到了許多的困難,首層墻柱模板拆除后出現了爛根的現象,現場的施工項目部人員及監理人員想了不少技術措施,但都不理想,侯總監得知后立即到現場查看,從人員安排上著手,并提出了具體的施工技術措施,施工過程中親自到現場指導,經他的指導,后續的澆筑再無一例爛根,現場的管理人員無不嘆服。
建設方特檢院對項目極為重視,院長親自掛帥,并安排了副院長、院長助理、辦公室主任常駐現場,甲方代表對侯總監極為倚重,監理例會上副院長經常提的一件事就是工程質量及安全方面完全按監理的要求實施。侯總監平時工作求嚴、求務實,工地上只要有需要他的,他保證隨叫隨到,對待工程容不得半點馬虎,高新區質監站、該工程的設計單位及城祥的總工都對他表示信服,經常是一到工地就先問侯總監在不在,如果在中午就不走了。
侯總監對待監理人員充分的放權,工程撥款如無專監簽字,他絕對不會簽字,撥款控制住了,監理部的工作自然好開展。他常告誡年輕的監理人員在日常工程的監理中必須眼見為實,工作要一絲不茍,不能得過且過,他對年輕一代的培養教育讓青春才俊們受益終生,年輕人私下里都親切的管他叫老師。
在監理施工的現場,恰巧碰到了甲方負責工程建設的孫主任,他向我們這樣評價侯總監:“在濟寧監理行業,無論是經驗、技術還是人品,都是一頂一的,工作認真,實事求是,不怕得罪人,我們都很認可他,他身上保留著毛澤東時代的優良傳統?!?/FONT>
侯總監去年退休,他的工齡46年,是建筑監理行業中的一員老將。他步履穩健,談吐幽默,沒有絲毫暮氣,很像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接觸了一個又一個的新工地,他也記不清走過了多少工地,他的人生和工作就是這樣不斷的重復,正是這種周而復始的循環中,走向耳順之年,他的事業也一步步地走向光輝燦爛的未來,而留下的是一座座的高樓大廈,猶如聳立的豐碑,永遠存在記憶中。